【中美解碼】中方數據貿易不讓步 拆解箇中玄機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3/27 09:00

分享:

分享:

  • 開放「大數據」或令國家安全有隱憂
  • 中國的「大數據」被認為具重要經濟價值

英媒日前報道,美方曾要求中國停止歧視外國雲端供應商,減少海外數據傳輸限制,並放寬外資在中國儲存數據的要求,但中方不願讓步。彭博分析指,這是因分享其「大數據」或令中方有國家安全擔憂,而中央也一直將「大數據」視為重要經濟戰略資產。

據報,中國最初曾提出容許部分數據傳輸海外,但傳輸容量要受限,且不包括敏感和個人資料。美國認為上述讓步不足夠,最終令中方撤回,成中美貿易談判的阻塞點。目前,外資需與中國夥伴合作,取得批文才能在中國從事數據傳輸業務,而外國雲端供應商也不能用自家品牌。

彭博分析,由於中國政府一直將其14億人口所產生的「大數據」視為重要戰略資產,因此不願多讓步。事實上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都會提到「大數據」,還提及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熱門詞。

而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,就表示要「深化大數據等研發應用,以壯大數字經濟」。因此,「大數據」一直在國家發展規劃中受重視,將其分享或令國家安全有隱憂。

五年經濟規劃重視大數據發展

事實上,在當前中國的五年經濟規劃中,也強調數據中心和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,以加快推進「大數據」的挖掘、存儲和保護。另一官方計劃則透露,隨著本土大數據生態系統的發展,該領域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年收入到明年將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。

上月,《人民日報》更以「把握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」為題發表五篇頭版文章,指出到2020年,全球20%的數據將在中國;到2022年,約四分之一的「物聯網」市場在中國;到2025年,半數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將在中國。從而可見,中國的「大數據」也被中央認為具重要的經濟價值。

上述《人民日報》文章也認為,中國的「大數據」未來將為新技術、新業態提供海量數據基礎、多樣應用場景,以及充足成長機會。
 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